
中国现代化学会第八次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11月9日至10日,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第八次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在华侨大学成功召开。
中国日报11月12日电 11月9日至10日,第八届第二次汉语现代化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在华侨大学成功召开。会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化”主题,深入探讨语文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探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和实践路径汉语服务支持教育强国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教育部语文司应用学部二级巡视员周道娟,汉语现代化研究会会长姚锡双,常务副会长刘鹏健,副会长杨一鸣,副院长兼秘书长聂丹,华侨大学副校长林宏宇,原院长贾一民,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姚希双在讲话中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继续推动汉语现代化学会了解、宣传、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深刻、更加务实,科学谋划和推进“十五”时期汉语现代化建设,积极服务、合力推进汉语现代化。要围绕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主体任务,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围绕新生产力不断发展,引领语言智能和语言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提供坚强保障。要围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继承和发展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养,为坚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和支撑。要着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语言力量。
周道娟充分肯定了中国语言学会和文学对语言文字事业的积极贡献,充分讲述了中国语言学会在推动学术研究、转型成功、产业合作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希望学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抢抓机遇,引领,把社会建设成为推动语言文字和写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智库和智囊团。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林宏宇代表华侨大学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他表示,建校65年来,华侨大学深耕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播领域,在汉语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华侨大学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与汉语现代化学会及专家学者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汉语现代化新途径。为海外学校实现语言现代化,推动华侨大学语言文字迈上新台阶。
刘鹏健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的主题和议题紧密结合教育强国战略拓展,带领学界组织深入研讨,交流科学规划“十五五”期间写作语言发展的智慧。
在中国现代化学会第八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聂丹汇报了第八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任董事名单以及离任董事、常务董事名单。本次会议还召开了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理事会会议和常务理事会会议。
学术研讨会将举行2场主题报告,学者论坛报告2篇,小组会议报告6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重点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与质量提升、提高国民语言文化素养、网络空间语言文字规范与引导、优秀语言文字传承与推广、语言发展学术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本次会议由华侨大学语言现代化研究会、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华侨大学语言服务领域输出基地(华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市语言文化服务研究室(华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研究院承办。来自近50所大学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了会议。
WS69146C7AA310942CC4991261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1/12/ws69146c7aa310942cc4991261.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