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这么牵强又麻烦的纠纷!”近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林珊珊收到一份特快专递的表达——来自7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资阳市寄来的锦旗。 “正义卓越,模范司法典范”的金字带来了当事人最诚挚的谢意。
省际纠纷:线上调解解决“距离”问题
这面横幅背后的故事源于一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来自四川的李阳和张贵在陕西发生追尾事故。因未能达成赔偿协议,李阳将张贵告上沪邑法院。审判长林珊珊查明,双方当事人均远离四川。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处理案件,则需要需要多次前往鄠邑区参加试点,这将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
面对这个“距离”问题,法官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立即启动了网上调解程序,为当事人提供最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司法服务突破地域限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走,让老百姓少走’。”林珊珊法官说。
专业调解:澄清法律界限并促进双方和解
在网上调解过程中,法官首先向双方当事人逐一核实案件详情。在确认双方对事故经过和责任划分均无异议后,法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向双方作出明确解释。向当事人明确事故中的法律关系、责任程序和赔偿范围,帮助当事人明确法律界限、看待索赔。口粮。
法官在双方充分理解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以“减少时间成本”和“防止矛盾升级”为重点,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及时疏导情绪,引导当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经过与法官的认真沟通和反复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被告分两期向原告支付赔偿金6000元。
正义为民:旗帜背后的司法温度
原告收到全部赔偿后,特意从四川资阳寄来锦旗以表谢意。这面长达700多公里的锦旗,不仅是对评委个人工作的认可,也是对评委个人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沪邑法院司法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认可。
面对委托人的称赞,林珊珊法官轻轻地将横幅放在办公室的一角,很快就开始审理下一个案件。工作中低调务实的行为,是杂草法官践行“司法为民”目标的真实体现。该案的成功调解为解决跨省纠纷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不断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诉诸司法的积极探索。 (本文涉及各方均为化名)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秦峰|毛宇波韩伯轩)
WS68F35B45A310C4DEEA5ECFFF
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510/18/WS68F35B45A310C4DEEA5ECFFF.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